【財新網(wǎng)】(記者 王伯文)教育部日前再就校外培訓監(jiān)管“放風”,明確要求各地于2021年前完成“營改非”(營利性改為非營利性)登記工作,并限制培訓機構在完成轉制前的招生和收費行為。由于包括美股上市公司精銳教育(NYSE:ONE)在內(nèi)的大型教培機構近日頻現(xiàn)停業(yè)、退費難風波,“雙減”推進過程中,部分機構曾于政策空窗期大量招徠家長“囤課”的情況逐漸浮現(xiàn),教育部此舉也被視為對這一問題的補漏。
財新記者從中國民辦教育協(xié)會處了解到,“雙減”文件正式出臺前,相當一部分機構通過低價優(yōu)惠等方式促銷,大量預售暑期與秋季課程,許多家長囤積了1年甚至2、3年才能上完的課程。“雙減”文件于7月24日落地,政策執(zhí)行進程中,上述情況也遺留了諸多隱患。